(1)作品需围绕“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主题展开,内容正向积极。
(2)作品核心展示内容需围绕以下范围展开:参赛作品须描述各类城市公园中的鸟类、植物、昆虫、蘑菇、两栖动物、水生生物等。作品可展现各类城市公园的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等。
(3)作品类型为传统手绘,包括油画、丙烯、水粉、水彩、水墨、铅笔、炭笔等,不接受电脑板绘、摄影和数字化手法。
(4)作品需提交扫描后的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大小3M-10M。
(5)每人提交作品数量不得超过3项,每项作品参与人数不得超过3人。


(1)作品初评所有参赛作品将由大赛组委会进行初评,并按一定比例评选出入围作品。
(2)专家评审及公示入围作品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专家组将根据以下四大指标进行评分(满分100分):科学价值(30%)、艺术价值(30%)、文化价值(20%)、创新价值(20%),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入围作品,将授予“优秀作品奖”。
(3)评审结果将在相关公众号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接受实名举报(不受理匿名举报),举报者需提供有效证据。活动组委会将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如发现作品存在抄袭、侵权或其他不当行为,将取消获奖资格。
(1)参与者申报即视为已完全了解并接受包括本规则及其解释在内的各项条款。
(2)所有参与者享有同等参与竞赛、监督、建议的权利,大赛组委会负有被监督、听取建议的义务。
(3)参与作品投稿后,主办方对作品有研究、摄影、视频、布展、画册、图书等公益类宣传无偿使用的权利。
(4)参与者需承诺提交作品的创意、构思、形象、画面的原创性,严禁使用高仿、临摹、复制作品,必须对所参与的作品拥有知识产权和版权,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争议。如发现参与者、参与项目有不符合参与条件的情形,组委会有权在活动任一阶段取消其参与资格,收回其所获之奖项;如有作品版权产生纠纷、造成举办方损失等情况,一切损失概由参与者个人承担。
(5)如未能评选出合适的参与作品,大赛组委会保留不颁发部分奖项的权利。
(6)组委会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对以上说明享有最终解释的权利。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自然教育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记录自然,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结,讲好“绿美广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发挥越秀区科技人才与科研机构优势,结合公民科学理念,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生态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区-公园-家庭”联动的自然教育生态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普及与实践。
指导单位: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州市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