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获奖信息 文体活动 媒体报道 领导活动 协会活动成果
会员代表大会活动 比赛活动 科普活动 学术活动
好书荐读 美丽课堂 健康指南 美好家庭
协会简介 协会历史 历届领导 协会章程
会员单位及个人 会员心声
成员 活动 通知建党百年
关 键 词
指定栏目
新闻
获奖信息
文体活动
媒体报道
领导活动
协会活动成果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协会活动成果
“公园里的四季”8月系列活动:“生态小先锋”以一米视角解码自然,童创未来公园
编辑:  发布于:2025-09-02 09:19:36

         2025年8月,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之“公园里的四季”城市公园生态环境教育与环境感知科普系列活动圆满举行。活动聚焦于生态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将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这一市民最熟悉的休闲场所,转变为开放共享的“自然学校”和“生态实验室”。通过精心设计的科普活动,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重新发现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之美,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同时,活动还深入挖掘并传播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和人文温度。

以定向越野为载体解锁跨学科自然密码

 

         在绿意葱茏的广州市越秀公园东秀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探秘·自然解码”定向越野公益亲子活动火热上演。20余组亲子家庭化身“生态小先锋”,手持特制地图与工具包,穿梭于湖光山色与历史遗迹之间,在沉浸式的任务挑战中解码自然奥秘,触摸城市文脉。

         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定向越野运动与生态科普、历史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打造出极具吸引力和教育实效的活动模式。环东秀湖区域被巧妙设置为探索赛场,六大精心设计的任务点如同散落的珍珠,等待“生态小先锋”去发现和串联。

         一是黑天鹅生境探秘。在东秀湖观鸟点,孩子们仔细观察优雅的黑天鹅、活泼的绿头鸭等水鸟的觅食、游弋、梳理羽毛等行为。亲子家庭一边在专业科普志愿者的引导下,学习鸟类生活习性、栖息地选择等知识,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鸟类生存的重要性,一边认真填写观察结果和绘制自然科学笔记,将知识内化于心。

         二是中药连连看·VR探秘岭南本草。在充满药草清香的区域,参与者首先进行趣味十足的“连连看”卡片游戏,将越秀公园里的岭南特色草本植物(如假蒟、红脚艾等)与其对应的药用功效卡片进行匹配。随后,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孩子们“穿越”到中药炮制现场,沉浸式观看药材从采摘、清洗、炮制到成药的震撼过程。

         三是乡土植物的年轮密码与胸径测量。在乡土植物树荫下,亲子家庭合作,运用测量尺测量植物的胸径。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直观理解了树木测量在林业科研和生态监测中的意义。

         四是指尖上的“四季芳华”微花园。这是一个充满艺术与科学碰撞的动手环节。利用提供的植物素材(代表不同季节的岭南特色植物)和微型建筑构件,亲子家庭共同协作,设计并搭建微缩的植物配置景观模型。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理解植物在四季更迭中的形态变化、色彩搭配,以及植物配置在园林造景、空间营造中的应用智慧。

         五是明城墙到越王台科普导赏。参与者行走在承载着千年记忆的明城墙遗址旁,驻足于象征岭南历史源流的越王台下,聆听由一级注册建筑师廖颖华带来的生动讲解,思考历史人文遗迹与公园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意义。

         在活动现场,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向同伴和家长展示自己的“生态科普小先锋”研学证书和“公园里的四季”文创种子台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社区生态科普小先锋童创未来友好公园

         如何建设真正的儿童友好公园?在高级工程师许哲瑶引导下20多名“社区生态小先锋”,为社区公园的儿童友好化改造描绘出充满创意的蓝图。孩子们在“水景、园艺、体育、休闲、艺术”五大类要素中自主勾选心仪设施,并细致考量材质与款式。

         规划跃然纸上后,孩子们分组将蓝图变为立体模型。运用沙石草木等自然材料,“石头低碳公园”“三眼井水乐园”等主题微公园在巧手中诞生。他们自信展示成果,甚至绘制生动“导游图”,自豪介绍分区功能与设计理念。

让社区公园真正听见孩子们的心声

         在独特的“一米高度”视角下,孩子们化身为社区“小小规划师”,对社区公共资源进行深度“扫描”。他们将熟悉的街道、绿地、设施精准标注在地图上,并分享鲜活的生活故事:“我爸爸在这里停车”“这棵树下有我和朋友做的昆虫屋”。日常点滴瞬间拉近了孩子与社区的情感联结。

         诊断环节充满童趣而深刻。孩子们用“喜欢”“一般”“不喜欢”表情贴纸,对社区要素投出“童心票”。红花羊蹄甲树下成为知识乐园,黄葛树绿荫广场因“能自由奔跑”备受青睐,香樟桂花绿化带因“一路芬芳”赢得喜爱。这些直观选择,清晰映射出儿童对自然互动、安全活动空间的强烈渴望。

         他们的构想兼具功能与巧思:在常打羽毛球的场地旁,“布置休息座椅和秋千,累了就能放松”;座椅周边增设“鸟类植物科普牌,边休息边学习”;期望在三眼井区域“设置喷水设施,让这里热闹起来”。

         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许哲瑶表示:“城市公园不仅是休闲绿地,更是宝贵的自然教育课堂和生态文化载体。我们通过科技赋能(VR和工具包)、任务驱动(趣味打卡)、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极大提升了科普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有效破解了传统科普形式吸引力不足的难题。孩子们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这种‘做中学’‘玩中学’所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激发的情感,是难以替代的。”

         “公园里的四季”生态科普项目,利用越秀区科协搭建的“科协、科技工作者、公园、社区”协同机制,在运用“现象解码、要素重组、生态重构”方法论的基础上,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构建“观察、探究、创造”三级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对公园资源进行系统性开发,将城市公园转化为开放式自然课堂,有效提升了科普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公园里的四季”系列活动,是科普工作下沉基层、服务“百千万工程”、助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为在超大城市的公共空间开展常态化、高品质生态环境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样本”。项目不断开创多元、优质的“公园+”科普形式,让科技之光点亮美好生活,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珍爱生态、传承生态文明的种子。

 
 
 

主办单位: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热线电话: 020-83724895、18925186204  协会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北路398号北附楼318室
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gzwkjxh@163.com或在线留言联系删除。  Design by Laikey code by Limpie

粤ICP备202012969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