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获奖信息 文体活动 媒体报道 领导活动 协会活动成果
会员代表大会活动 比赛活动 科普活动 学术活动
好书荐读 美丽课堂 健康指南 美好家庭
协会简介 协会历史 历届领导 协会章程
会员单位及个人 会员心声
成员 活动 通知建党百年
关 键 词
指定栏目
新闻
获奖信息
文体活动
媒体报道
领导活动
协会活动成果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协会活动成果
获奖公示 |“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结果公示
编辑:  发布于:2025-09-22 10:47:44

         为深入贯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措施》,落实《越秀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提高青少年生态科学素养,在首个全国科普月,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之“公园里的四季”项目举办“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通过自然教育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结,讲好绿美广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发挥越秀区科技人才作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积极构建自然教育生态圈。

经过专家评审团的多轮甄选,

获奖名单终于揭晓!

评选出

【一等奖】

吴桐、廖靖尧、潘思羽

【二等奖】

冯吴维、刘祎琛、陈思婷、黄诗茗、曾敬然

【三等奖】

李梦洁、李雅洛、叶世翊、古曼瑜、吕明熹、

钟艺馨、邱奕熙、李栩墨、陈可瑶、邱奕昕

所有获奖者将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及相关科普图书和科普文创奖品。

获奖名单公示

一等奖

作者:吴桐

作品名称:长尾巴绿飞侠

作品说明:《长尾巴绿飞侠》是我对绿尾大蚕蛾的珍贵记录。绿尾大蚕蛾身披梦幻的黄绿翅膀,如会呼吸的树叶,美丽而脆弱。观察发现它已无口器,正处生命最后的辉煌。这份记录提醒我们,许多美丽的生命正悄然面临生存挑战。它们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保护其栖息地,不打扰、不伤害,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自然的精灵。

专家点评

作者通过对绿尾大蚕蛾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的结果呈现出来,如形态特征,不同状态下的行为等,用的不少的形容词和比喻把观察的结果呈现出来,既有科学描述,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且画面美观,兼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一幅不错的自然观察笔记。

作者:廖靖尧

作品名称:自然笔记之鹦鹉界的“刺头”--亚历山大鹦鹉

作品说明:本次创作以“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为主题,通过描绘流花湖公园中引人注目的外来物种--亚历山大鹦鹉,展现城市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引导公众关注外来物种与本地生态之间的平衡与共生问题。本篇笔记不仅仅是-份对鹦鹉这物种档案,更是一次邀请。它邀请我们放慢脚步,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奇迹,并用画笔与文字与之对话。最终希望传递的理念是: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敬畏,关注外来物种与本土生态的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是演化史上的杰作,都值得被我们认识、记录和保护。

专家点评

作者通过自然笔记的形式描述了在广州流花湖生活的一群亚历山大鹦鹉,对亚历山大鹦鹉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的非常到位:体羽特点、喙的形状和主要辨别特征等,作者通过绘画和笔记的形式刻画非常到位,喙和食性的关系也呈现出来。作品画工精美,版面合理,如果作者能加强对鸟的行为观察和描述那就更加优秀。

作者:潘思羽

作品名称:番茄的自然成长

作品说明:作品展示了番茄从种子到开花、再到结果的生长过程,同时展示了番茄的形状、结构和颜色等。

专家点评

这幅作品呈现了番茄的植株的状态,把花、果实和植株的状态呈现出来,有花和果实的特写,也把幼苗的生长情况呈现出来,作者试图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通过一幅作品呈现给读者,画面干净,布局合理。作者如果把自己现场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有适度的区分,并且有适度的说明,这幅作品更好。另外,作者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能融入生态内容和自己的思考,作品质量会更上一个台阶。

二等奖

作者:冯吴维

作品名称: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

作品说明:这幅作品是我在2025年2月16日于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后创作的。在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活动中,海珠微瓢虫正式发布,这是2022年度昆虫调查监测时发现的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是一种体长约1毫米的小昆虫,背部呈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稍浅,尤为特别的是,触角前两节明显膨大,形似拳击手套。通过细致观察,我了解到,海珠微瓢虫虽体型微小,却和七星瓢虫一样,是守护植物的“小英雄”。在作品中,我画了它的触角、毛发、腹面观、腹部末节等细节,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这一虫界的可爱小生命。

专家点评

这幅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示了珠海微瓢虫的结构特点,也把珠海微瓢虫的发现历史及其生活史撰写出来,并且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生物关系做了一定的反思和提炼。如果作者能够在观察细节方面(如行为,与环境的互动等)做更多观察和呈现,作品质量会上升一个台阶。

作者:刘祎琛

作品名称:叶下珠--公园不起眼的杂草

作品说明:公园里几乎每一个墩墩下面都有一大丛叶下珠(中药名),生命力顽强。叶下珠表面平淡无奇,但翻下叶片就能看到隐秘的角落。他的花和果长在叶子背面,正面看就是不起眼的杂草,但翻一下,就能被他惊艳,小巧精致的花和像小珠子一样的果实让人欣喜。叶下珠的叶子是单叶互生,通常在侧枝上排成2排,呈羽状复叶、全缘:叶片是羽状脉,具有短柄;花通常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生成:果通常基顶压扁呈球形。叶下珠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肝明目、消食提神等功效,也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

专家点评

这幅作品主题清晰,把一种不起眼的小草通过自然笔记的形式,把叶下珠的整体情况,叶序、叶的形状和特点、花的特点及果实的特点呈现出来,完整呈现了叶下珠的生活史的主要阶段。整体与局部结合,画面干净清晰,布局合理。如果加上作者观察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本幅作品会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陈思婷

作品名称:白牡丹

专家点评

该作品记录的是多肉植物白牡丹,不仅观察了形态特征还提及了养护要点。掉落的叶片没扔,先生根再长叶,然后长成了新植株,这种持续的观察值得肯定,如果能够写上具体时间就更好了。作者还提出了科学的疑问,希望作者通过继续观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找到可能的答案,不断探究,加油!

作者:黄诗茗

作品名称:玫瑰花

作品说明:作品展示了玫瑰花的生长过程和玫瑰花的结构与颜色、花瓣的色彩变化。

专家点评

该作品观察细致,枝上有刺,叶子边缘有锯齿;文字通顺流畅的记录了科学信息;绘画的结构、色彩,美观大方。下面的小苗,叶子有互生也有对生,其实玫瑰的小叶是成对生长的,下次注意一下细节就更好了。

作者:曾敬然

作品名称:儿童公园里的“小可爱

作品说明:我的这个自然观察笔记是记录了之前去市儿童公园观察到的情况,儿童公园生态环境比较好,有湖泊、草坪、泥地等,也让我见到了平时少见的银环蛇和蜍,

专家点评

该作品记录公园里的两种动物,观察时间、地点、天气以及生境都有记录。相对准确的表现出观察对象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潜伏在哪里,没有游动”文字表达生动可爱。与此同时,作品还传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棒棒哒!

【三等奖】(部分代表作品)

作者:李梦洁

作品名称:紫花地丁

作品说明:作品展示了紫花地丁的花期、果实的内部结构、花朵的颜色变化与形状。

专家点评

该作品记录的是紫花地丁,观察时间、地点、天气基本要素齐全,观察仔细,文字精炼,构图美观,科学与美学并重。紫花地丁也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野草,现正值果期。它春天开花,花儿拖着个“小尾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吗?

作者:李雅洛

作品名称:决明子

作品说明:作品展示了决明子的花期、种子和荚果,表现了决明子花瓣、花枝与荚果的色彩。

专家点评

该作品观察细致,能够识别植物的主要特征,羽状复叶,小叶成对生长,黄色的花瓣,豆荚一样的果实等,文字记录部分通顺且能够有效诠释观察思考行为。

         本次获奖作品公示期为3天(自公示之日起计算)。如对获奖作品有任何疑问或异议,请于公示期内提交反馈意见至指定邮箱:mgbsgzh@126.com,我们将及时核实并处理。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自然教育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记录自然,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结,讲好“绿美广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发挥越秀区科技人才与科研机构优势,结合公民科学理念,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生态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区-公园-家庭”联动的自然教育生态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普及与实践。

【指导单位】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市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

 

主办单位: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热线电话: 020-83724895、18925186204  协会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北路398号北附楼318室
如发现侵权违规问题请发邮件至gzwkjxh@163.com或在线留言联系删除。  Design by Laikey code by Limpie

粤ICP备202012969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