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2002年6月29日首次颁布施行,此次修订是该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次调整,从全国科普日到全国科普月,一字之差,变化很大,不仅是活动时间的延长,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今日之中国,科学普及已成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九月的风,携着繁花的热烈,也唤醒了科学的生机——在9月全国首个科普月里,为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等部委关于举办首届“全国科普月”的号召,我们欣喜见证:众多科技女性正以专业为舟、热忱为帆,通过科普展示、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化作亲切的生活语言。她们以细腻视角与坚韧智慧,让科普“她力量”如秋日繁花般绚烂绽放!正如昨日中国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曹静会长时她告诉记者:“自科普法修订以来,我们的科普内容更具丰富性和实效性,更具科学性与准确性,更有趣味性和生命力。”

9月6日-7日,2025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月主会场活动暨第八届广州科普嘉年华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圆满举行。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女科协多个会员团队参加了主场科普活动及相关科普主题活动。
女科协副会长、“广州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 骨干、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方阁团队受邀参与,通过前沿科技互动与沉浸式学习体验,成功点燃了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其团队所带来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体验也成为此次科普嘉年华活动中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红外工程师现场为市民科普新型红外检测技术,免费为市民检测下肢、甲状腺等部位,红外热成像“人体解码”揭开热成像技术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奥秘。


“公园里的四季”科普笔记欢乐汇青少年用创作点亮生物多样性
9月17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联合承办的“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颁奖仪式,在首个全国科普月越秀区主会场活动暨越秀科普嘉年华中举行,本次活动启动以来便得到了越秀区等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响应,经过线上培训、作品征集和专家评分等环节,共评出优秀作品18份,现场对获奖代表进行了颁奖。
 越秀区相关领导为获奖青少年代表一一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公园里的四季——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优秀作品展示区。一幅幅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科普笔记整齐陈列,吸引了大批学生、家长和市民驻足观赏。每一幅作品都是青少年探索自然的珍贵成果,也是他们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体现。

今年“公园里的四季”科普活动启动以来,充分发挥了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越秀区科技人才与科研机构优势,结合公民科学理念,在培养青少年生态观察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区—公园—家庭”联动的自然教育生态圈,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如走进兰圃芳华园探索隐藏在岭南园林的科学与美、黄花岗蘑菇奇趣展、“生态小先锋”、亲子家庭探秘麓湖公园夏日虫趣等,至9月止共举办“公园里的四季”活动12期,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这是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有力实践。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女科协会员们在主会场科普嘉年华上开展“正在消失的美丽”珍稀濒危植物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展出杜鹃红山茶、保亭花、金毛狗、虎颜花等国家保护植物,它们美丽的花朵、毛茸茸的茎、硕大的叶子,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们,科普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去观察、去了解、去关心、去热爱这些顽强又神奇的植物精灵。与此同时,现场还展出植物园的珍稀濒危植物相关文创,开展植物压花、植物拼图、植物竞猜等寓教于乐的活动。

此外,植物园女科协会员团队在9月6日和9月13日组织开展了亲子活动,分别邀请了共31组亲子家庭齐聚华南国家植物园,积极参与《识草木百态,藏自然之美——植物识别与标本制作》和《智慧的生命——我们的植物朋友》2场公益课程。这不仅是从“观察”到“珍藏”的植物探索之旅,还让参与者们认识了多样植物,学习了分类与标本知识,更在亲手实践中,收获了看待自然的全新视角。

同样另一节公益课上,在科普老师的引领下,学员们漫步在绿意盎然的植物世界中,科普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的分类特征与形态区别。通过实物观察和互动问答,学员们不仅学会了辨别不同植物类型,更深入理解了附生、寄生和攀爬等生态适应策略的进化意义。

课程重点讲述了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展现的生存智慧。这场别开生面的自然之旅,不仅传授了植物学知识,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广东省微生物所女科协会员们积极配合广州市科协全国科普月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市主会场及越秀区主会场科普展,并派出专家在主会场进行毒蘑菇专题的科普讲座。通过实物展示、图文展板和互动问答、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毒蘑菇识别和中毒预防知识,提高了市民的安全意识。在实物标本展示中展示了包括常见毒蘑菇、食用菌和药用菌在内的实物真菌标本和毒蘑菇、广东虫草相关科普图文手册,让市民能够直观了解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和专业知识。同时,专家现场讲解答疑,由真菌学专家邓旺秋研究员和专业科研人员为现场市民提供专业讲解和答疑服务,针对市民关心的毒蘑菇识别、食用菌营养价值、药用菌功效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消除了许多认识误区和安全隐患。此外,还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有奖问答环节,激发市民参与热情,在互动中传播真菌学知识。问题内容涵盖毒蘑菇识别要点、毒蘑菇识别误区辟谣等,参与者积极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广州市女科协理事、广东岭南中医药博物馆陈秋娟馆长受邀参加南山论坛,博物馆联合优可里里工坊创新把文化与创新相融合,为南山科普大会打造特色巨型主题蛋糕展品,将中医药元素与创意美食结合,以可视化、趣味性形式传递 “药食同源” 文化,成为大会现场标志性打卡点,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观赏与传播。现场设置专属科普展台,重点推出 “望闻问切” 互动小游戏,通过趣味猜谜等互动形式,让游客在趣味操作中了解中医药常见养生小知识;同时提供药食同源甜品试吃,搭配专业讲解,让游客在味觉体验中深化对中医药养生的认知,单日互动参与人数超800人次,有效提升科普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震控科学馆”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沉浸式体验
9月16-18日,广州女科协理事、广州大学抗震中心教授马玉宏团队组织了3天的科学普及,强国根基——2025全国科普日“震控科学馆”开放日活动。当地震模拟振动台缓缓启动,轻微的晃动让体验者瞬间屏住呼吸——这不是真实地震,而是工程抗震研究中心“震控科学馆”在全国科普月期间推出的沉浸式防震科普体验。三场活动聚焦 “科学普及,强国根基” 主题,旨在普及地震和振动控制等灾害的科学知识,提升参观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活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包括地震模拟体验、全景影院、全息投影、隔震、消能、TMD建筑模型展示等。希望参与者通过亲身参与,深入了解地震和振动的发生机制,了解隔减震技术及振动控制相关的工程实例,增强了对地震和振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当硬核科技与创新传播相结合,科学知识才能真正走进人心。在防震减灾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传播的节点,用知识共同构建更安全的美好家园。


9月23日,女科协副会长、“广州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骨干、九三健康教育科普基地负责人邓方阁组织举办了2025年庆祝教师节、敬老节暨全国首个科普月活动“老年健康科普专题讲座”活动。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主委王桂林出席活动并向教师社员和老社员前辈致辞祝福。作为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常委、九三广州教育卫生委主任,邓方阁主持活动并作教育卫生委工作总结;离退休委主任、广州陈李济药厂原副厂长莫国强作离退休委工作总结。随后进行了关于老年心血管常见疾病及健康老龄化的2场科普讲座。广州女科协理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老年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楼慧玲做《如何健康老龄化》的科普讲座。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女科协理事、华南植物园鼎湖山保护区的彭丽芳及团队依托其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深厚的科研底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在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推动公民科学参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科普月活动涵盖线下基层科普行动、公益探索、线上自然课堂及国际会议推介四大核心板块,各活动相互呼应、精彩纷呈。
1、协助女科协开展基层科普行动“公园里的四季”——记录湾区生物多样性之美青少年自然科普笔记欢乐汇活动,共诞生18份优秀作品,在广州市越秀区主会场活动暨越秀科普嘉年华上举行颁奖仪式。
2、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森林生态的奥秘,鼎湖山的女科技工作者们精心设计了“森林‘碳’秘”线下公益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鼎湖山,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生态探索之旅。共吸引50余名学生参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成为科普月期间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之一。
3、开展线上公益课堂:“身边飞舞的蜻蜓”,实现科学知识“云普及”。


4、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鼎湖山积极参与了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借助国际平台向全球推介鼎湖山的生态保护成果与科普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生态保护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线下+线上”“专业+趣味”“国内+国际”的多元形式,构建了覆盖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科普体系。
构筑“心”防线让生命律动不息
在2025年世界心脏日(9月29日)到来之际,女科协理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爱兰教授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名医团多学科专家携手全国知名健康栏目《健康100FUN》,于9月28日上午,在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开展《构筑“心”防线 让生命律动不息》南山名医团世界心脏日科普活动(线上线下)。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专业且实用的心脏健康科普。专家通过分析临床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大家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

会员们还有很多精彩的科普月活动在这不一一列举。
全国首个科普月,广州市女科协广州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员们用专业技能、志愿服务,走在科普为民的大道上,让巾帼科普之光继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