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8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恰逢今年是中国博士后制度成立40周年,本届大赛是博士后制度实施40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我国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成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活力的关键平台。
在10月26日开幕式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出席并致辞,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主持开幕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吴偕林,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同志参加开幕式。
本届大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七大赛道,共吸引8006个项目、3.6万人参赛,项目数量、参赛人数均创新高,参赛项目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科学技术前沿、产业发展需求,1700余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总决赛期间,还同步举办博士后成果展、成果转化、创业服务、人才招聘和创新创业主题交流等活动。
作为全国首批实施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之一,在总决赛期间,广东特设广东展馆,高分辨率深海重力仪、外周血管疾病筛查与早期发现技术、“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低轨卫星通信系列芯片、全球首块“零碳砖”等机器人、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领域最新科研成果集中亮相,覆盖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充分展现“广东博士、博士后力量”。其中,最为亮眼的是来自两位科技女性的科研成果,也是广东代表团推荐接受央媒和中组部采访的仅两个创新团队:广州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邓方阁教授团队,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GML)唐丹玲教授的南海生态环境权益综合研究团队(简称U团队)。
邓方阁教授团队科研成果“红外——外周血管疾病筛查与早期发现”2021年曾获得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银奖,作为广州实验室标志性科研成果(诊疗设备),在本次成果展中展出的是2024年底完成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任务“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上呼吸道热态快速测评系统”,该系统通过无创遥感接收人体自身辐射出的上呼吸道生理热场信息,进行上呼吸道感染风险自动评价,吸引了参会领导、嘉宾及博士后们的热切关注。
唐丹玲教授U团队科研成果“高分辨率深海重力仪”于2024年获得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组金奖。团队自主研发的国产深海重力仪能够在潜航深度直接获取高精度重力信息,对于提高水下导航精度、海洋资源勘探、海洋能源开发以及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深海复杂环境,该重力仪具备高灵敏度、低漂移、精准姿态控制和低频噪声抑制等特点,2021年完成了原型机在南海的船载测试,2024年进行了国内首次近海底动态高分辨率重力测量试验,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高分辨率深海重力仪》项目旨在解决我国在深海环境中重力测量技术上的瓶颈,突破封锁,实现关键技术自主。作为我国南海“国之重器”之一,也是广东展区内外瞩目的焦点之一。
两位科技女性,她们用专业与智慧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坚韧与锋芒,更以"硬核创新"为广东博士后群体写下生动注脚。
从深蓝海洋到生命健康,唐丹玲与邓方阁的成果虽分属不同领域,却共同展现了广东博士后群体的创新高度与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价值。两位女教授的项目既有前沿技术的“硬核度”,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烟火气”,正是博士后创新创业的典范,而她们的背后,是广东持续优化博士后培养体系、鼓励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土壤,不仅彰显了女性“她力量”,也让更多“她智慧”得以绽放光芒。



 两位教授接受中组部媒体记者采访

 两位教授接受央媒采访
|